大悲赋(唐代文学代表:大悲赋)

唐代文学以《大江东去》、《长恨歌》等优美的诗词著名于世。而在唐代散文中,也有一篇文学代表作,那就是《大悲赋》。

大悲赋(唐代文学代表:大悲赋)

《大悲赋》是唐代文学家杜甫所写的一篇抒发人民疾苦之悲,讲述藩镇割据、战争连年、百姓流离失所的现实,以及自己在天宝年间被贬黔南、被黜秩、被困潼关的遭遇。杜甫借助《梵网经》的佛教思想,铺陈出一幅悲惨的画面,让人感同身受,既有悲凉之情,又有宏愿之志。

《大悲赋》表现了文人士大夫关注人民疾苦的情怀,以悲怜之心推己及人,是一篇充满社会意义的作品。它不仅成为唐代文学代表作之一,还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,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
王维大悲赋,你了解吗?

《大悲赋》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长篇赋文。全篇分为言、志、行三部分,用崇高、凄怆的语调,抒发对祖国深深的痛惜和对周围社会动荡的思虑。同时,王维也用自己的深情赋予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和自身处境的思考,深刻展现了他的哲学和人生观。

大悲赋(唐代文学代表:大悲赋)

玄奘西游:浓浓文化底蕴,大悲赋道尽人生(附大悲赋全文)

玄奘西游:浓浓文化底蕴,大悲赋道尽人生

 

大悲赋,又称悲应赋,是南朝梁代文学家沈约所作,大约创作于公元430年。这首赋扬言志,抒发情感,既可反映个人感受,也可体现社会思潮。它以散文体形式反映了佛教“大悲”精神,被人们誉为“柏杨称其余编中之花,鲁迅称之为一绝。”

而《大唐西域记》,凝集了玄奘三十年在西域的人文学术成果,自对汉传佛教的逐步理解,到对佛教体系和文化理解的全面展现,整个内容丰富多彩,跨越了文学、历史、哲学、宗教等多个领域。成为了研究佛教及西域文化、历史的重要文献。

大悲赋和大唐西域记都是国宝级文献,它们的较高文化价值已经不言自明,这些作品所表达的精神、哲学和价值观,对我们追求精神世界的启迪和引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 

以下为《大悲赋》全文:

易老天固然垂,高论今独扬。清晓纱窗久碧,晴烟岳色生香。命元何必长,乘物莫轻藏。静湖碧落三峡,秋月白来千丈。休看敛珠袖,莫问含琼浆。骅骝连日向楼台,龙盔半夜喷霏霞。霜叶飘灵扇,露花缀宝钗。烟岚耿九嶷,霞彩拂双旌。山恨虽无言,水悲已漫哀。泉流到海复到泉,流去落天秋色在,海涛拍山夜霜明。莫滞南风里,但听北斗中。黄河坐望缩地蟾,青春不忍葬芳魂。天人烁如草,百岁苦为藩。欲知信不足,一洒云泉冷且澹。

希望通过这两部文献的介绍,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精神世界,同时也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视和关注。

大悲赋(唐代文学代表:大悲赋)

相关信息

热门信息